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第八个太平洋霸主(1849年)
上一章回顾:大英第二帝国——第七个太平洋霸主(1843至1849年)
导语:位于北太平洋乃至整个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王国自立国开始就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列强的蚕食和入侵。不过由于各大列强的互相制衡,俄罗斯的“谢弗事件”、英国的“保莱特事件”及法国的“特罗默兰事件”都未能彻底如愿。昙花一现的特罗默兰事件让仅次于大英第二帝国的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一度获得了夏威夷王国乃至整个北太平洋的制海权,与南太平洋的法属太平洋领地一起见证了法国太平洋海军短暂的辉煌。不过,虎视眈眈的英国和美国绝对不会对其视而不见。
目录
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北太平洋乃至太平洋霸权的建立与巅峰(1849年)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太平洋霸权的瓦解(1849年)
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北太平洋乃至太平洋霸权的建立与巅峰(1849年)
从成立法国东印度公司(1664年)、驻军暹罗首都曼谷(1687至1688年)、波旁家族入主西班牙(1700年)、路易斯·布干维尔环球航行(1766至1769年)到控制荷属东印度(1795至1811年),法国早在第一殖民帝国时期便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遥远的太平洋产生一定程度的威慑和影响。不过由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列强的阻隔、威胁和挑战,法国长期未能在太平洋上真正获得稳固的殖民或贸易据点。

法国海军上校路易斯·布干维尔

1766至1769年 路易斯·布干维尔环球航行
拿破仑战争(1803至1815年)结束之后,作为仅次于大英第二帝国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和工业帝国,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才开始真正有机会深入太平洋腹地与其他列强一决雌雄。1839年,法国迫使夏威夷国王卡美哈梅哈三世签署《容忍法令》正式允许法国在夏威夷群岛传教,就此开始了其蚕食和入侵太平洋的历史。

夏威夷岛
1842年,法国殖民者们在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岛群大举扩张,不仅占领了无统一政权的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更是将统治社会群岛、土阿莫土群岛、甘比尔群岛、土布艾群岛和马克萨斯群岛等地的塔希提王国纳为自己的保护国。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和法控塔希提王国(今法属波利尼西亚)共同组成了法属太平洋领地。

塔希提岛
1844年,法国公使拉萼尼趁大清帝国于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至1842年)战败之际率领8艘战舰开赴广东,最后迫使大清两广总督爱新觉罗·耆英签署《黄埔条约》篡夺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以及五口(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通商和传教权。法国成为继英国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撬开大清国门的西方列强。

1844年10月24日 法清签署《黄埔条约》
同年,法国联合美国对英国施压,迫使其太平洋海军从刚刚占领的夏威夷群岛撤军,“帮助”夏威夷国王卡美哈梅哈三世复位,就此平息短暂的“保莱特事件”(1843至1844年)。不过,英国依然通过《英夏贸易条约》继续控制着夏威夷王国的对外贸易。

瓦胡岛港市火奴鲁鲁
1849年,也就是在世界历史上第一艘蒸汽战列舰——拿破仑号战列舰下水的同一年,法国海军少将兼太平洋海军统帅特罗默兰率领普塑温特号和伽桑狄号战舰闯入夏威夷王国的瓦胡岛港市火奴鲁鲁,后派140人强行登陆。而瓦胡岛酋长马泰欧·克库安纳欧和夏威夷陆军统帅沃伦·古德尔早在法军登陆之前就已仓皇逃离,致使法军一路畅通无阻烧杀抢掠。不久之后,特罗默兰迫使夏威夷国王卡美哈梅哈三世同意将全国纳入法国的保护之下方才撤军,史称“特罗默兰事件”。同年,上海法租界正式成立。特罗默兰事件的爆发标志着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就此瓦解和取代了大英第二帝国的北太平洋乃至整个太平洋的霸权。

世界历史上第一艘蒸汽战列舰——法国拿破仑号战列舰

1849年8月12日 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
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太平洋霸权的瓦解(1849年)
然而,法国炮制的“特罗默兰事件”与昔日英国炮制的“保莱特事件”一样立刻遭到了虎视眈眈的其他列强的干预。同样是在1849年,法国政府在美国和英国的施压下被迫发表一篇谴责法国太平洋海军统帅特罗默兰的声明,承诺恢复夏威夷王国的主权。随着特罗默兰事件的平息,英国凭借着依然生效的《英夏贸易条约》恢复了夏威夷王国的对外贸易垄断权。特罗默兰事件的结束标志着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的北太平洋乃至整个太平洋的霸权重新转移至大英第二帝国手中。

火奴鲁鲁的伊奥拉尼宫
结语:位于北太平洋乃至整个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王国自立国开始就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列强的蚕食和入侵。不过由于各大列强的互相制衡,俄罗斯的“谢弗事件”、英国的“保莱特事件”及法国的“特罗默兰事件”都未能彻底如愿。特罗默兰事件之后,英国再次获得了夏威夷王国乃至整个太平洋的优势地位,进而在南北太平洋展开肆无忌惮的渗透和殖民,直到19世纪末太平洋东岸的美洲两大强国的先后崛起。
参考资料:
[“吾爱历史 ”]《弱肉强食:夏威夷王国的四次危机》;百度百科、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