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孝公陷入齐、鲁、楚三国杀,公子开方伺机发难,拥立齐昭公上位
齐孝公,齐桓公如夫人郑姬的儿子公子昭,他在强力外援宋襄公的鼎力扶持下,有惊无险地即位。之所以说有惊无险地即位,是因为齐桓公刚去世,齐桓公与长卫姬的儿子公子无亏抢先继位,只不过公子无亏在位不过三个月就被齐国国人给刺杀了,又经过两个月的内部混战,得到宋襄公率领的宋、曹、卫、邾四国联军的强大外援的威慑,公子昭得以正式即位,是为齐孝公,这一年是公元前642年5月。
齐孝公即位的时候,齐国国内的政局极其复杂。
首先,齐桓公有三位夫人、六位如夫人,三位夫人的蔡姬夫人离开齐国了,其余各位夫人们均还在世;公子无亏的母亲长卫姬可能被打入冷宫了,其余七位夫人的待遇也有了新一轮的差别对等。齐孝公的生母郑姬与两位桓夫人被立为齐国太夫人,其余的四位齐桓公的如夫人也还得尊养着。
如果从年龄的角度来推测,三位太夫人中,王姬58岁、徐嬴43岁、郑姬53岁;四位太妃中,宋华子44岁、葛嬴43岁、密姬42岁、少卫姬38岁,被打入冷宫的长卫姬57岁。
四位太妃中,宋华子的儿子公子雍25岁,葛嬴的儿子公子潘24岁,密姬的儿子公子商人23岁,少卫姬的儿子公子元20岁,这四位公子都是齐孝公的异母弟,还是齐孝公明争暗斗的生死冤家,也是齐孝公还不能下手的主。
其次,这四位公子身边还都有各自的小班底。
公子雍的家宰是易牙,易牙曾是公宫的内饔,是齐桓公的专用厨子,做的一手好菜,简直是齐国五星大厨甚至是厨神一般的存在,曾经深得齐桓公的宠爱;齐桓公病逝,易牙就辞去了公宫内饔的职务,做了公子雍的家宰,专心辅佐宋华子家的公子雍。
易牙,子姓雍氏,易国人氏。雍氏是一个古老的家族,可以溯源至商王朝,商五国的王室子弟分封在雍国,后人以国名为氏称雍氏。雍国,现今河南焦作沁阳县一带。
易国,现今河北保定易县一带,因易水流域而得名,商王朝时期这一地带就是鬼方部族控制的区域。
雍氏易牙(中原士人有时也称呼他狄牙或者雍巫),接近于不被中原士人待见的,而且他的家人深受晋国的兵祸,有家人死于晋军扫荡驱赶北方戎狄部落的战争中。易牙一支就投奔回宋国,宋国公主宋华子嫁给齐桓公时,易牙被作为陪嫁的嫁妆一起随行进入齐国,然后就成为了公子雍的家宰。
公子潘的家宰是公子开方,公子开方曾是公宫的大府,大府的职责管理齐国国礼的专职部门,并且负责管理朝贡周王室的贡物、与各诸侯之间的国礼赐赠以及收受王室的赏赐、各诸侯国的赠礼、各附庸国的进贡等等,深得齐桓公的信任;
公子开方来自卫国,是卫惠公的次子,齐桓公受命讨伐卫国的时候入齐国为质子,由于得到齐国后宫主事的如夫人长卫姬的看重,遂被长卫姬安排以照顾如夫人葛嬴之子公子潘的名义监护葛嬴和公子潘母子,结果公子开方反而成为了葛嬴和公子潘的心腹;齐桓公病逝,公子开方也跟着辞去了大府的职务,做了公子潘的家宰,专心辅佐葛嬴家的公子潘;
公子商人的家宰是常巫,常巫曾经是公宫的司巫,是齐国巫师的最高长官。巫师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当诸侯之国面临天灾之际,负责向上天行祈祷之祀,祈求上天福泽天下苍生;二是诸侯国行祭祀大礼时,其中必有的一个环节就是负责带领并指挥一众男巫和女巫敬献歌舞,向上天祈祷降福消灾;三是当诸侯有大丧,执掌专门的法事和巫降仪式;由于密姬来自巫祝盛行的密国,常巫由此跟密姬家的公子商人走得就近了,齐桓公之后,常巫将他的小儿子常爻安排做了公子商人的家宰,事实上就是常巫选择投靠公子商人了;
公子元的班底就复杂多了。因为公子元的生母少卫姬与被打入冷宫的长卫姬都来自卫国,在齐国后宫自然就是一对闺蜜,公子元与公子无亏也就成了小小的同盟,公子无亏被刺杀后,连同辅佐公子无亏的竖人貂了被处死了。所以公子元主要就是接收了公子无亏留下的团队,也就是竖人貂的团队;竖人貂曾是齐桓公的内竖(贴身寺人)的小头目,协助齐桓公管理起齐桓公公宫直系的谍网系统,然后就升任内宫总管的内宰,与公子无亏负责的另一套谍网外网系统配合得相当丝滑,然后竖貂自然就选择站队公子无亏;所以齐桓公病逝后的第一时间,竖貂配合公子无亏火速清洗各大势力安插在内宫的暗桩,迅速拥立公子无亏即位;总还有更深的深喉隐藏得很深,关键时刻被唤醒,于是公子无亏和竖貂因为窃国的大罪被刺杀,活着的小喽罗就暗中投靠到了公子元的门下。
话说齐孝公就是在这样群狼环伺的境遇中艰难在位,他很想做出一番大作为,才可以压制得住他的那班动不得也耗不起的弟弟们。
齐孝公延续齐桓公时期的五官内阁政制,国相加上大司行、大司马、大司田、大谏官、大司理,国相是鲍叔牙的后裔鲍氏,大司行是宾胥无的后裔宾氏,大司马是齐国崔氏的崔夭。崔氏,齐国公族,崔氏一族的崔夭曾是下层军官,在协助齐孝公逃亡及即位时都立下军功,齐孝公即位后随即火速提拔崔夭出任五官内阁的大司马,崔夭可以算得上是齐孝公能够信得过的卿大夫了。
话说卫文公去世,卫成公继位。继位后的卫成公连续出招,联姻楚成王、建立鲁、卫、莒三国联盟,此举引起齐孝公的高度警觉。出于区域安全的考量,齐国如果现在加入鲁、卫、莒三国联盟,齐国铁定当不了头了,于是齐孝公决定拆散鲁卫莒三国联盟,要拆散三国联盟,只要解决了实力最强的鲁国自然就拆散了三国联盟了。
公元前634年春,就在鲁、卫、莒在莒地向邑举行了第二次三国联盟的向之盟后,齐孝公不得不对鲁国采取军事行动了,齐孝公下令齐国军队侵伐鲁国的西鄙,鲁西鄙,山东荷泽郓城一带。得到战报,鲁僖公亲自率领鲁国军队展开反击,将来犯的齐军一路追击进入齐国境内的酅城。酅城,山东聊城东阿一带。齐军不战而败退,是齐国三军消极违抗齐孝公的军令,因为齐孝公讨伐宋襄公对宋襄公落井下石的举动寒了齐国将士的心。
当年初夏,恼怒的齐孝公决定再次发兵鲁国,这一次齐孝公大张旗鼓的准备南下齐鲁古道,征伐鲁国北部边镇的北鄙,鲁北鄙,山东泰安宁阳东庄镇北鄙村一带。齐孝公亲自坐镇,率领齐国中军主力部队屯兵齐鲁古道齐国境内的南境一带,大约位于山东莱芜东北部一带。
齐孝公没有料到的是,其时齐国的内部正处于暗流汹涌的危急时刻。各股意欲推翻齐孝公的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了。
易牙辅佐的公子雍,公子雍的生母宋华子是宋桓公庶出的女儿,而宋桓公的儿子公子种、公子肸与楚国的当权的斗氏家族、楚成王信赖的屈氏家族有私交,通过易牙的斡旋,得到舅舅公子种的帮助下,公子雍秘密联络上了楚国当权的斗氏家族,得到子玉成得臣身边幕僚的承诺,愿意襄助公子雍发动政变取齐孝公而代之。
由公子开方辅佐的公子潘,也在暗中迅速行动起来,不同于卫国国君卫成公的选择,公子开方为公子潘寻求的外援却是北方的晋国晋文公。公子开方先前由于负责齐国大府的工作之便,与北方晋国大府关系相当密切,而且公子潘的生母葛嬴,是嬴姓葛国的公主,嬴姓葛国,与西边的秦国属于同姓同宗之国,而晋国与秦的晋文公与秦穆公刚好正处于邦交关系最为密切的时期,公子潘很快地就搭上晋文公,取得了晋国方面的默认,愿意作为公子潘发动政变取齐孝公而代之的外援,开出的条件就是如果晋国与南方的楚国开战,公子潘治下的齐国必须站队晋国一方共同抗击南方的楚国,共同抗击楚国,公子潘团队的倾向与晋国方面是一致的。
这一轮试图政变推翻齐孝公的秘密谋划,常巫辅佐的公子商人选择站队公子潘一方。
不显山不露水的公子元则保持置身事外的状态,公子元的最大诉求就是保护他的生母少卫姬和他生母的姐姐长卫姬不受到任何的伤害,得到风声的公子元已经秘密安排准备投奔他的母舅之国卫国。发动政变的本事公子元的团队目前是完全不具备实力和条件的,参与其中一方以获取更大的权力无疑是在下赌注,一朝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公子元觉得不值当;但是如果退而求其次图谋自保,公子元的实力又是杠杠的,公子元选择了稳妥的自保。
公元前634年冬,南方的楚国突然发兵奇袭中原,其中一路楚军申城之师更是长途奔袭,穿插越过蔡国、陈国、郑国、曹国、鲁国的国境,兵锋直抵齐国西部边镇,里应外合攻取了齐国的谷邑,楚国申县的县尹申公叔侯坐镇谷邑,楚国的军事战术会懂得讲求暗渡陈仓,但是是在邦交谋划操盘政局方面却总是大开大合的,直接亮出了要拥立公子雍的旗号,使得公子雍的团队只能匆匆保护公子雍逃离齐都临淄,暂时盘踞到了谷邑,等待楚国大军的下一步行动,伺机反攻进入临淄,推翻齐孝公政权。
公子潘的团队,在公子开方的谋划和指挥下,公子开方还与齐国两大上卿家族国氏和高氏的家主达成内部同盟盟约。当时国氏家族的老家主国懿仲正在与物色好的下一代的家主国归父在做着交接的手续;高氏的家主是高虎,接手家主之位已经有三、四年了。国归父和高虎代表着国氏、高氏家族对齐孝公其实是非常不满的,对公子雍一方选择南方的楚国做外援也是恼怒之极。现在还有齐桓公的后裔跳出来拨乱反正,所以就迅速得到了国氏、高氏两大家族默许的回应,公子开方辅佐下的公子潘,稳稳地控制住了齐都临淄,眼看着就可以出手了。
就在此时,因为公子雍作为内应,与鲁国方面呼应,引入了南方楚国的申城之师,突袭齐国非常富庶的谷邑,齐孝公心急如焚,猝然病倒了,国事由齐孝公的世子暂时监国,公子开方得以从容布局,发动政变的时间内定在齐孝公病逝、齐国举行国丧的动荡期间。
公元前633年6月,齐孝公病逝,齐孝公的弟弟公子潘趁机发动政变,处死了齐国世子,宣布即位为齐侯,是为齐昭公。
齐昭公即位,马上宣布解除对鲁国的军事行动,恢复与鲁国睦邻友好的邦交关系,鲁僖公乐见其成,并顺势表达与齐昭公联姻的意愿,这一年齐昭公34岁。鲁僖公刚好还有一个与鲁国夫人声姜生下的次女叔姬,愿意许配给齐昭公为昭公夫人,齐昭公欣然接受了,娶回鲁叔姬之后,齐昭公才发觉鲁叔姬长得是盛世美颜倾国倾城的样貌。
鲁僖公的长女伯姬嫁给了宋国荡氏家族的家主公子荡,荡伯姬曾经为了公子荡的弟弟赴鲁国为妹妹叔姬牵红线,还好没有牵线成。齐昭公安排接亲的排面有自家的弟弟公子商人和高氏家族的高固,公子商人和高固都魔怔了都。
齐昭公虽然与鲁国方面联姻了,但是邦交大政方面并没有随着鲁国起舞,齐昭公采纳了公子开方的提议,受盟晋文公作为晋国的同盟抗抗衡楚国,毕竟楚国方面占领着齐国的谷邑而且还试图拥立公子雍,齐昭公没得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