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的四件事,告诉你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年份仿佛被命运之手特别眷顾,发生的事情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发展轨迹。1776年,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发生的四件大事,见证了中国与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而拉开差距。
翻开中国的历史。1776年,乾隆皇帝下令销毁大量书籍,包括许多具有异端思想的内容。浙江一省,到乾隆47年就毁书24次,毁掉的书籍有538种,13862部,江西一年之内曾经收缴了禁书8000多部,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焚毁的禁书共有70万卷。为什么?就是为了愚民统治,不能让民间有跟清朝满人不同的思想的书籍。所以中国从此走向了更加的封闭,更加的保守黑暗时期。

同一时期,西方世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国在1776年发布了《独立宣言》,并且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他在《独立宣言》中说人生来平等,造物主赋予我们的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那一年美国宣布独立。这与中国的封建制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为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国富论》的一个副标题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本书探讨了一个国家要富裕,一定要搞市场经济。讲到人类分配的基本逻辑,对人的基本的尊重等等,这本书奠定了现代经济学大厦的基石,后来所有人提出的东西,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添砖加瓦。

1776年,英国的瓦特先生发明了实用蒸汽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英国因此迅速崛起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国家。

这些事件的发生,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在同一个时间点,中国与西方世界会有如此大的差距?答案可能就在于开放与保守的抉择上。中国选择封闭保守,而西方则选择了开放包容。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屹立不倒。
1776年是一个历史的节点,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与西方世界各方面的巨大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开放与保守的选择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今天,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与世界共享繁荣。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