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月琴:唱响老区幸福生活的“轻骑兵”
“我们正在排练现代扬剧《蝶恋花》,准备到各村巡演,喜迎二十大。”夏练三伏,这些天郭村镇的练月琴正带着伙伴们,认真排练,别人穿着短袖短裙,她因身体患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穿着厚厚的长袖外套。

53岁的练月琴,土生土长的郭村人,是镇上一家企业的女工,也是郭村社区扬剧协会的创办者、当家人。
两年前,练月琴对扬剧一窍不通。说起与扬剧的情缘,练月琴说,上下班途中,她经常看到镇上的理发店、商店门口,聚集了一些扬剧爱好者,他们或吹或拉,或弹或唱,只要时间允许,她都会驻足欣赏,久而久之,听出门道,渐渐成了扬剧迷。
可每次演出,大家没有固定场所,这样的“草台班子”怎么能生存下去?练月琴当起有心人,她在自己上班的厂里,找了一块地方,成为大家学唱的“好地方”。后来,怕影响工人上班,她又自掏腰包,在郭村影剧院旁边,租了一间房子,美其名曰:“扬剧之家”。

为让这“扬剧之家”像个“家”,练月琴拿出积蓄10多万元购置二胡、电子琴、扬琴、琵琶等乐器,还置办一批演出道具、服装,正式成立郭村社区扬剧协会。
每周二、五下午,“扬剧之家”都会传出清脆婉转、字正腔圆的扬剧旋律。不少附近居民甚至路远的村民相约而来,三四十人或坐或站,静静地聆听百听不厌的家乡戏,掌声、学唱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对此,有人说练月琴傻,50多岁的人了,10多万元留着养老不好吗?也有人说她想出风头,身体不好,不好好休养,还玩命唱扬剧?
“郭村是革命老区,扬剧是优秀文化,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唱响老区幸福生活,我觉得很有意义。”练月琴说,协会成立后,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现在有会员二十多名,大家每周相聚,练习、排演曲目。作为领头人,她更是学得认真、痴迷,一点也看不出是个刚入行两年的新手。考虑大家都是“半路出家”, 练月琴还请来扬剧名家编排、指导曲目。
短短两年时间,郭村社区扬剧协会排演了《玉蜻蜓》《香罗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10多台传统戏。每逢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协会成员们就骑着电动车、三轮车,带着道具、音响,到村、社区免费演出,场场爆满,受到老区群众喜爱。
练月琴说,他们是“草根”,大家因为相同的爱好走到一起。但在村民们心里,扬剧协会是快乐“大本营”,更是一支飞驰在乡村小道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来源:扬州市江都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 曹桂琴 融媒记者 郜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