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是哪三线呢?
20世纪60年代,国家动用了百万人口千亿资金进行三线建设,历时17年,数百万建设者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初步建成我国的战略后方基地。那么为什么国家要费这么大精力进行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又指的是哪三线呢?
回顾三线建设的辉煌历史,就不得不提中苏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苏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好的时候亲如兄弟,我们亲切的称呼苏联为"老大哥",不好的时候就成为苏修了,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甚至扬言要对中国进行核外科手术打击。最严重的时候党中央领导人甚至都被疏散至外地暂避。中苏关系甜蜜的时候,老大哥援建了好多工业项目,帮助新中国快速建立起了工业体系,这些援建项目大多数集中在东北,当时是为了方便老大哥进行援助。中苏关系恶化的时候,苏联就单方面撤走援华专家终止合同,也正是因为这些项目大多数集中在东北,因此就处于被战争阴云笼罩的最前沿。
1964年,为了国家战略的需要,中央决定在“三线”地区展开规模巨大的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重大经济战略调整。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提出三线建设问题。所谓三线,是按地区划分的。一线是东北及沿海各省市,三线是指云、贵、川、陕、甘、宁、青、豫,鄂、湘等11省区,其中西南的云、贵、川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大三线。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区;一二线地区各自的腹地又俗称小三线。
三线精神
三线地区
三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