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石角镇
石角镇,位于綦江区中东部,距离綦江城区25公里,有网友留言说有时间来石角看看,当时已经应承了的,因个人原因一直没能来成,周末来到石角镇游玩,竟然碰上赶场天,真是不枉此行。
为避开炎热的天气早早出门,到石角镇已经是上午的8点钟,或许在平时还算早,但是在炎热的夏天,8点钟来赶场已经算是很晚了。
很多散场的居民等乘坐客运车回家,大哥有些无精打采,可能是早出门,才如此的疲惫,好在已经赶完场,远离乡镇的村民,赶一回场真是不容易,感觉赶场比下地干活还要累。
綦江到石角镇已经开通公交车,那也只能到场镇,还有各个农村买有开通公交车和客运车,村民出行方便的需要,又出现一种新的职业,就是跑摩的。今天来石角镇赶场的人这么多,看来今天的摩的师傅收入应该不会太差。
满筐的茄子,看着都有点要买下整筐的冲动,最近学会一道新颖下饭菜,就是凉拌茄子。卖相可能不太好看,不过是做来自己吃的,能吃饱肚子就是美味佳肴。
赶场就是喜欢看到这样的笑脸,热情又自然的表情,让人印象深刻。祝愿大爷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生活幸福,天天都有这样的好心情。
很喜欢吃土豆,特别是土豆泥,每次用土豆做菜,都喜欢弄土豆泥吃。土豆蒸熟后剁成泥浆,放到碗里压实,土豆泥倒扣出来形成小山似的泥堆,辣椒油一撒在土豆泥上,香喷喷的一道美食制作完成,好吃到让你怀疑人生。
近段时间猪肉价格有些贵,很多人都吃不起猪肉,鸡肉和鸭肉几乎都成了猪肉的替代品,往年吃过年饭的时候,满桌子都是猪肉为主,而今年饭桌上的主打菜换成了鸡肉和鸭肉,真是风水轮流转,谁又会想起鸡肉和鸭肉有一天成为餐桌上的主角,真是世事难料。
从业几十年的理发师傅,手艺一定是精湛到让人佩服,主角平时理发,也是在赶场的时给老师傅们理发的,价格还很便宜,5元剪一次头发,还不够一碗小面钱,是不是觉得很值当。
天真的太热了,大爷坐在自家门前,手拿扇子一边扑风,一边看来来往往的人们,看着他还真觉得会享受生活。
赶场就喜欢看背背篓的人,假若赶场看不到背背篓的人,还真有些不习惯。自己也很喜欢背背篓,只是赶场的时候又不知道买什么好,不买东西背背篓赶场,让人家看着当笑话,自己拉不下面子,所以赶场的时候,自己很少背背篓。
老街上的茶馆,或天气热的原因,室内喝茶的人不是很多,不过天气再怎么热,也总会有几个忍得住炎热的人,看着茶馆里面这几哥俩,喝茶时畅聊甚欢,还真想进去跟他们一起畅谈的冲动。
比起室内喝茶,茶客们更喜欢坐在街道边喝茶,可以享受自然风纳凉,还可以观看赶场的村民,这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假如我当地人,也会跟他们一样,坐在街道边喝茶,看赶场的村民们逛街。
包子铺的包子太好吃,很多人都自觉排队购买包子,看到这等情形,爱凑热闹的我岂能错过这次机会,也跟着排队购买包子,不是有多爱吃包子,而是只为凑个热闹。
重庆民间的赶场文化就是这么浓厚,每到赶场天,男女老少都出来赶场。哪怕是像现在早晨9点钟,室外将近40度的高温,也抵挡不住热爱赶场的村民们。看大爷一只手拄拐杖,一只手拿着扇子,走路好有气派。
路过这家饭馆,看到豆花饭很开心,本想吃豆花下稀饭,没有稀饭当时有点想的离开这家餐馆,但看到有小面,索性就来一碗小面,当做今天的早餐。
清汤面吃得还挺爽的,近段时间自己的胃不好,没能吃钟爱的肥肠面和牛肉面,实在是太可惜。很想念肥肠的香味,还有牛肉的香味,但提起不争气的肚子,也只能将就,吃一碗小面后继续赶场。
綦江经常来游玩,去的场镇也不少,遇上赶场的没有几个,记得赶场的还要倒退到去年的盖石和赶水两地方,还有就是年初去郭扶赶场,希望往后多抽点时间,来綦江的各个场镇赶场,感受綦江场镇的赶场文化和习俗。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石角镇人民的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