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审委,你了解多少?
7月25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对第十七届发审委委员候选人进行公示,不少媒体称这届的候选人可以说是“顶配”了。基本为行业领头人或公司高管。
据了解,最终确定的66位审委委员是由部分证监会系统内委员+部分本次公示的第十七届发审委委员会候选人构成。也就是说,最终至少有十多名候选人被淘汰。根据七月发布的办法来看,委员连续任期由最长不超过三届改为不超过两届,每年至少更换一半。那么大的竞争力,那么高的更迭率,发审委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
IPO的守门人
发审委的职责如下:
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审核股票发行申请是否符合相关条件;审核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为股票发行所出具的有关材料及意见书;审核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出具的初审报告;依法对股票发行申请提出审核意见。发审委委员以个人身份出席发审委会议,依法履行职责,独立发表审核意见并行使表决权。(摘自【第31号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 )
当然,发审委的职责中重中之重的就是审核股票发行申请。作为企业通往IPO前最后一道关卡,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卡,发审委员的责任可谓重大,堪称IPO守门人。
日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态,会继续做好资本市场服务好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有序推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改革,进一步明确市场预期,有效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推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一系列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常德鹏表示,要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完善IPO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依法严格审核、严格监管,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防止企业带病上市。
截至7月25日,7月内有44家企业上会审核,其中5家企业被否,2家企业暂缓表决,发审通过率为84%。
(2017年1-6月IPO审核通过率)
截止目前,2017年已过会的企业有272家,未过会的企业有42家,2016年全年审核的企业有264家。今年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干了去年一年的量,看来发审委的委员们工作量还蛮大的呢。
权力越大,诱惑越大
有着这么大的权力,发审委门前的事儿不算少。
早在2004年,曾任证监会发行部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的王小石涉嫌受贿被捕,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2万元。此次事件也直接导致了发审委委员名单的透明化。
2014年1月,前证监会发审委委员温京辉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而被证监会调查。
2014年9月,第十六届中国证监会主板发审委委员邓瑞祥因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被立案调查。
2015年4月,中国证监会第六届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兼职委员胡世辉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解除其担任的第六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职务。
今年的4月21日,前深交所干部,曾任证监会股票发审委委员的冯小树借职务之便获取巨额利益,其交易金额累计达到2.51亿元,获利金额达2.48亿元。对此,证监会决定没收冯小树违法所得2.48亿元,并顶格处以2.51亿元罚款。同时,对冯小树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小官巨贪,发审委也上演了一把《人民的名义》。
事儿又多又担着巨大的风险,小编只想问一句,发审委的委员们工资多少?
发审委的运作制度
根据今年7月7日,证监会公布的修订后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来看,主板发审委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委员总数由当前的60名增加到66名,增加的6名均为专职委员。(具体的补贴和薪酬小编未找到,欢迎知情人士留言给小编解惑。)
不管是来自国家部委、中介机构、交易所、派出机构,还是来自科研院校,均纳入证监会管理体系,专职委员比照处级干部填写个人事项报告表,比照证监会工作人员遵守禁止买卖股票的规定。
根据新规则,每次参加发审委会议的发审委委员为7名,市场总结为“关键7人”。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5票为未通过。不同于之前的“固定班底”模式,主板审核分为三个小组,每组七人,创业板为两小组,每组也七人,不同的组别排期以审核上会项目。新规出台后,则改变固定模式,采取一次一授权,电脑摇号产生当期的发审委委员,不固定召集人、不固定组,临时组建发行审核团队,避免固定组别带来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