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如何将儿子一步步送上了断头台

时间:2025-08-10 19:19

来源:生活八卦网

点击:

吴三桂如何将儿子一步步送上了断头台

被父亲送上绝路的吴应熊

吴应熊,吴三桂的儿子,自从生下来就注定了其悲剧的命运。明末清初,吴三桂以尴尬的身份求存于尴尬的社会中,似乎就预示着即使满族人稳住了江山也将会继续周旋于政治、权利斗争的旋涡之中,除非他主动放弃一切,从此隐姓埋名甘愿做普通百姓生活。关键是,吴三桂之所以两次背叛主公都是因为那源自于骨子里的对权势渴望。因此吴三桂对权力的渴望也直接导致了自己儿子的悲剧。

吴三桂不只有吴应熊这一个儿子,之所以历史上关于吴应熊的记载最为清晰详尽,是因为他在康熙平定三藩时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吴应熊本来就是皇亲国戚,清王朝的皇室当初为了笼络三藩,不惜把格格们许配给了三藩的子孙们,吴应熊也是其中之一。许之与他的正是康熙的亲姑姑和硕公主,也可以看出吴三桂确实得到了清政府的“厚待”。吴应熊虽然已经是驸马身份,其本质上却是清政府牵制吴三桂的重要筹码。康熙以为只要有吴三桂的儿子在京城,就不怕他又再一次叛变造反的一天,可惜的是,他再一次错估了吴三桂的狠心。吴应熊似乎也没有想到自己同时被两个至亲叛变,一个是父亲;另一个是妻子娘家的侄子。

随着康熙与三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吴应熊也自知自己头上这颗脑袋会随时不保。但是他的去留问题已经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作为牵制吴三桂的唯一筹码,都能互相残杀,就更别提区区一个姑父了。康熙是不会轻而易举地放走他的。

康熙七年(1668年),狼子野心的吴三桂终于明目张胆地反叛清廷了,而作为人质的吴应熊当然不能幸免。虽然吴应熊的妻子、康熙的亲姑姑在孝庄与康熙面前哭诉求情,也没能免吴应熊一死,吴三桂一反,他儿子吴应熊的人质身份便再无用处。便将吴应熊处死,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谓其“为叛寇所累”。

父亲手中的工具

吴应熊的命运兴衰还是要追究到吴三桂的身上。被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俨然已是一方霸主。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权,刚刚亲政不久的康熙皇帝年纪尚幼,对他无可奈何,只得一忍再忍。

双方都在酝酿、积聚、等待,一直到康熙真正掌握了朝中大权。三藩对清政府的百般刁难,康熙再也无法容忍那些手握重兵的藩镇势力,决心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为开始,探探吴三桂的口风。而吴三桂也并非粗枝大叶的一介武夫,在康熙削藩的同时也在极力保住兵权,掌握军队,以图自固。完全把吴应熊至于脑后。

一方是权欲无限膨胀,一方是有意识地歼灭重镇羽翼,两股强大的力量相互碰撞,冲突势不可免。不言自明,朝廷与吴三桂等人各怀心事。想来吴三桂也是一个成大事的“大丈夫”,亲生儿子的性命不顾不说,还积极发挥儿子在京城的人脉为自己服务,让吴应熊四处用金钱收买人心,好为吴三桂服务,这无疑在加速吴应熊死期的到来。继人质之后,吴应熊再次成为了自己父亲手中的工具。

吴应熊也唯父命是从,这点上不得不称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明白自己在父亲眼中的角色,可还是一心一意地挥金如土,为父亲买情报、传消息,联络的也是那些本身就立场不坚定的墙头草人物。虽然康熙有所防备,但无奈吴氏“众人拾柴火焰高”,导致吴三桂的情报机构异常灵敏,甚至对朝中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这点可以完全归功于吴应熊。

吴应熊在朝中“间谍”的身份让康熙帝十分震怒,吴应熊的处境汲汲可危。不过吴三桂也不是铁石心肠,吴应熊毕竟是他亲儿子,他不能不对儿子的处境有所考虑,所以特意把自己的亲信胡心水放到吴应熊的身边,让他“代为照料一切事”。这样,胡心水便成了吴应熊额驸府的大管家,府中日常庶务都由他来悉心照理。只是对权利的狂热追逐最终让吴三桂决定放弃京城的儿子。就这样,孝顺且全心全意听命于父亲的吴应熊最终成为父亲权利手中的牺牲品。

吴三桂的“无奈”

如果说吴三桂降清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话,那么他的反清便是“冲冠一怒为撤藩”。

此时的吴三桂早已不是大清的功臣,也不想继续做一名回头是岸的清臣,他只想自己能够也有一个皇帝的头衔,彻底改变自己这浮萍一样的命运。吴三桂知道康熙年纪虽小,但不是个好惹的人物,当年铲除鳌拜的情形还记忆犹新,自己的所作所为势必会让康熙把矛头指向自己,这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等到康熙羽翼丰满之后对付自己,还不如在他还没有成熟之前就先下手为强,于是,吴三桂亲率大军起兵反了。

而他的反叛为自己带来的初始后果,便是留在京城的长子吴应熊、长孙吴世霖被清廷处以死刑。

康熙帝撤藩的决心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由于治理得当,使得朝廷一改清初期时的困顿混乱,国力大有提升。但从康熙的平生重大事迹表可以看出,康熙帝实在是一个命运多劫的皇帝,内忧外患是一个接着一个,南方有三个藩王尤其是吴三桂格外让康熙帝担心。

康熙帝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削藩之前的三藩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与朝廷分庭抗争的政治团体了,愈加地独立于朝廷,甚至比朝廷还要富有。所以,想要统一天下,就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

而三藩看到康熙已经逐渐把身边的障碍清扫完毕,认为这回似乎该轮到自己了,于是也对小皇帝进行了一番试探。尚可喜首先出面,声称年老了,想回辽东老家,向康熙提出了类似于辞职的奏章。这无疑是对康熙的一次明显的试探。但是康熙那个时候实在是受够了他们的气,再加上自亲政以来的种种战果,自信心就有些膨胀,虽然孝庄太后百般劝阻,说明撤藩时机未到,不如等吴三桂老去、死去再从长计议,大臣们也从国力现状上表示不支持康熙的撤藩之举,但是,康熙还是认为撤藩的时机已到,不顾众位臣子的反对,批准尚可喜告老,撤掉平南王的爵位。

康熙的反应这次确实给了三个心怀鬼胎的人一个明确的答案一撤藩。这一来,当然触动了三藩的权利,特别是吴三桂这个权力欲望强烈的人了。所以,三藩决定在康熙之前先下手,举兵造反。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

相关阅读
约翰·肯尼迪精彩的一生美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约翰·肯尼迪精彩的一生美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约翰·肯尼迪精彩的一生美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约翰·菲茨杰尔德·肯尼迪(1917—1963),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美国政治家、...

2025-08-10 19:34:33

夏朝真实存在证据揭秘!历史重塑,你准备好了吗?

夏朝真实存在证据揭秘!历史重塑,你准备好了吗?

夏朝真实存在证据揭秘!历史重塑,你准备好了吗? 夏朝:华夏文明的开端与世袭制的启发 前言 最近,一部关于夏朝的纪录片在网络上热...

2025-08-10 19:37: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