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老演员张瑞芳
张瑞芳也是我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公布的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张瑞芳生于1918年,早年曾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并开始接触话剧。1935年"一二九" 学生运动时,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演出过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
与崔嵬演出《放下你的鞭子》
从此,一直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在中外名剧《棠棣之花》、《屈原》、《大雷雨》中担任主要角色。
1946年,就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特约演员,在电影《松花江上》中,饰演村姑妞儿。
1952年,在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游击队队长赵玉敏。这部电影影响可大了,可以说是长演不衰。这里的演员都是出类拔萃,有饰演我军师长的陈戈、营长的冯喆、敌张军长的项堃,真乃名角荟萃,好戏连城,给几代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赵玉敏也有突出的表现,带领游击队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剪断水坝上的炸药导火索,保住了水坝,使敌人的阴谋失败。
1956年,在电影《母亲》中,饰演母亲。时间一下子追溯到1922年发大水,母亲一家四口逃难,大孩子跟着,丈夫挑着担子,一头是小儿子,就这样,他们在路边还捡了一个小女孩------
1956年,在电影《家》中,饰演李瑞钰,孙道临饰演高觉新。高家老太爷以抽签的方式,将李瑞钰嫁给了高觉新,婚后,俩人的生活还是比较温馨、甜蜜,生了儿子。
其结果不好,这么善良贤惠的媳妇,却因"封建、礼教、迷信", 老太爷刚死,在家分娩,会犯血光之灾为由,难产死在了新搬乡下的房子里。
1958年,在电影《凤凰之歌》中,饰演王金凤。故事描写的是合作社时期,王金凤是个童养媳,未婚夫早已不要她了,公公、婆婆还瞒着她,继续给他们做牛做马。最后,王金凤挣脱"牢笼",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
1959年,在电影《聂耳》中,赵丹饰演聂耳,张瑞芳饰演聂耳在昆明的女同学郑雷电。郑雷电来到上海找他,鼓励他投身于群众斗争中去。从此,聂耳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发出了风云雷电的光芒,最后写出了时代的呐喊,"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1960年,在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中,饰演王彩凤。这是反映大跃进时期的电影,一群普通家庭妇女,在形势的影响下,纷纷要求走出家门,加入劳动大军。那时,街道也办起了托儿所、生产组。
王彩凤的婆婆开始不同意儿媳走出家门,到后来支持儿媳参加生产组。电影矛盾重重,其乐融融,喜笑颜开,紧扣上朱熹的诗句《万紫千红总是春》。
1962年,在电影《李双双》中,饰演李双双,仲星火饰演孙喜旺。这是轻喜剧,可有意思了,把农村妇女的那泼辣劲儿演绎的淋漓尽致,深受人们的喜爱。
张瑞芳就凭借这部电影《李双双》,荣获了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郭沫若为她所饰演的李双双还特意题诗一首:"天衣无缝气轩昂,集体精神赖发扬。三亿神州新姊妹,人人竞学李双双。"
1978年,在电影《大河奔流》中,饰演主人翁李麦,陈强饰演海清,张金玲饰演李麦的儿媳妇梁晴,李秀明饰演宋敏,赵联饰演海长松,王心刚饰演秦云飞,再加上王铁成,就这演员阵容就够一说、一看,都是名角、名演员,而且还是第一部展现领袖的电影。
到影片《海魂》摄制组,与赵丹、崔嵬合影
六十年代初,与秦怡一起一起下乡劳动,体验生活。
张瑞芳表演朴实、细腻,生动准确地体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众多中国妇女形象,深受人们的欢迎。1993年,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2003年,获得第九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获得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九口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