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弑母案一审宣判死刑:想当“别人家的孩子”,这就是代价
2021年8月26日,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曾轰动一时的“北大学霸弑母案”进行一审宣判,决定对被告人吴谢宇执行死刑。
案情回顾:
2015年6月的一天,福州市一名普通的中学女教师,像往常一样结束了自己一天疲惫的课业准备回家,谁知家中等待她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死神。
就在她刚进门准备换鞋的时候,被早已谋划多时的自己亲生儿子用哑铃从背后猛击数下,残忍杀害。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儿子名叫吴谢宇,是一名北大学霸。
在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后,吴谢宇没有直接扬长而去,更没有自首,而是用塑料膜将其母尸体足足包裹了75层,并用除味剂和活性炭等事先网上购买好的作案工具对尸体进行了一系列的“高水平”处理。
然后他又伪造母亲字迹向母亲所在单位写了一封辞职信,并以和母亲出国交流学习为由向亲戚朋友筹借了144万元人民币,同于日后出逃和挥霍资金。
更为戏剧性的是,在逃亡的四年时间里,他白天去做兼职教师,晚上去当夜场男模,不仅没有因为杀害母亲感到愧疚,还和上海夜场的一名性工作者谈起了恋爱,甚至还表示会去女方家里提亲。这一系列操作不禁令众人咋舌。
天之骄子的“双重人格障碍”
北大学霸、兼职老师、弑母恶魔、夜场男模,这些混乱、相互矛盾的标签却偏偏可以全集中于一个人的身上,大家难道不觉得奇怪么?
其实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可以对这些做出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双重人格障碍”。
在心理学上,双重人格具体指一个人具有两个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人格,并以原/初始人格(未分裂出其他人格时的患者)为主人格,分裂/衍生人格为亚人格的一种精神变态现象。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
北大学霸和兼职老师是吴谢宇的“光明型人格“,而弑母凶手、夜场男模则是他的“黑暗型人格”。
“光明型人格”不难理解,因为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从小吴谢宇就被父母,老师,还有周围的人寄予厚望,并成为了那个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他是人人羡慕的学霸,各种奖状奖学金拿到手软,在家里他听话懂事,孝顺父母,这样阳光、自信、明朗的形象是人们对他的真实评价,也是他“光明型人格”的特征。
而那令人望而生怖的“黑暗型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正常的家庭结构开始解体
吴谢宇的人生有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那就是他读初三那年。因为就在那一年,他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
毫无疑问,这件事不仅给他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对他们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在这之前,其父是某单位领导,其母是中学老师,吴的家庭虽说不上富裕,但小康的幸福还是绰绰有余,自己又是情商智商双双在线的顶级学霸,这样的家庭无疑都是身边被羡慕的对象。
但父亲的突然离世,打破了这份平静的美好。三口之家少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人,原本幸福美满的家瞬间就变得支离破碎,这无疑会当时身心发育还不健全的初三少年造成心里上巨大的创伤。这就是这场悲剧的导火索。
2、受母亲“清高”思想的影响
在对吴谢宇进行取证走访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吴谢宇的母亲在中学当老师的时候,人们给她最多的评价就是“很清高”,她从不预约雷池半步,甚至有道德洁癖,在吴父生病期间连亲友的帮助也被她断然拒绝,这未免也太不近人情。
受母亲熏陶。在吴父去世后,吴谢宇并未将这件事告诉学校老师和同学,而是选择默默自己承受,也不接受身边亲戚朋友的捐助和善意,在他们母子看来,这种善意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羞辱。
然后,其实这种所谓的“清高”在我们如今这个社会来说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行为。因为人毕竟还是群居动物,倘若切断所有与外界情感上的交流就是毁掉了一个情绪宣泄口,长此以往必定会在心里积累大量的“负能量”,当有一天爆发,后悔不堪设想,
3、家庭教育缺失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吴谢宇的成绩在全校乃至全市都名列前茅,甚至是在人才济济的北大,他也能连续几年拿到优秀奖学金。在吴谢宇的教育问题上,吴妈一向都是采取近乎苛刻的教育方式,在她眼中儿子一定要做到完美她才满意,所以他全是以高标准来要求儿子,鞭策、打压。
但是,她却忽略了一个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她把教育的重心完完全全地放在了儿子的学业上,没有留给孩子一丝其他生活的空间,以至于吴谢宇在家庭、情感、道德教育上是一片空白,造成了吴谢宇心智和情感上的严重失衡,学习上的天才,家庭中的蠢材。或许吴妈到死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儿子会杀自己,她更不会明白,其实那把杀死自己的刀竟是自己亲手磨的。
这世间少了一位人民的好教师,也即将失去一位“天之骄子”,悲剧已然发生,谁也不能让时光倒流,但悲剧背后给我们带来的那些对教育、人性、家庭的思考,才是这场悲剧真正的意义所在。我们只有彻底参悟这些,才能遏制那即将到来的千千万万的其他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