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得很慢》:文学对衰老的回答

《天黑得很慢》:文学对衰老的回答

【财新网】(实习记者 佟宇轩)“人步入老年就像天渐入黑夜,因为天黑得很慢,你还可以做一些事情。也因为距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你要准备去承受。”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近日推出了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聚焦老龄社会中种种现实问题。

2018年4月5日,周大新在北京角楼图书馆举办新书分享会,讲述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

天黑前要经历的几件事

用周大新的说法,《天黑得很慢》采取的写作手法是“拟纪实”。本书以“万寿公园” 中的七个黄昏为线索,讲述护理员钟笑漾陪伴退休法官萧成衫度过晚年的故事,展现了“黄昏恋”“失独老人”“不实宣传的医疗保健品诈骗”“阿兹海默症”等等老年人群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

书中,萧成衫“黄昏恋”未果,又痛失独生女儿薇薇,与护理员钟笑漾相依为命。而钟笑漾被男友抛弃,成为单身母亲,想要与男友同归于尽时,被被萧成衫及时发现并制止。她为了使儿子落户北京而与萧成衫注册结婚,共度天黑前的最后人生。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消息,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而一般认为,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达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据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25岁左右之前离世的人。这意味着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缺乏专业陪护、慢性疾病缠身、与子女异地相处或阴阳两隔、身心孤独无爱可诉……种种现实困境在老龄社会浮出水面,成为当下亟待面对的问题。小说前四章引入一些对科技的想象,借用陪护机器人、“长寿药丸”、“返老还青虚拟世界技术体验”等概念,试图给出应对老龄社会、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各异,希望有之,荒诞有之。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说:“如果永生的前提不是像现在这么老,而是重新填满皮下脂肪,器官也像年轻人那样,要是这样,我愿意长生不老。”

尽管悉数了老龄社会的困境,小说依然以爱与陪伴为主线,给出温暖的结局。周大新说:“年老之后,人们会逐渐明白,人到世上就是获得爱、给予爱的过程。小时候是获得家庭、社会、学校的爱,毕业后开始为社会、家庭付出。爱与被爱是活着的目的与动力。你要相信,爱是温暖老人和整个社会的东西。”

原来衰老可以如此具体

周大新1952年出生在河南农村,1985年毕业于西安解放军政治学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处创作室专业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走出盆地》《第二十幕》《21大厦》等,中短篇小说集《汉家女》《香魂女》《银饰》《左朱雀右白虎》等,其中三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六部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

出版于2006的长篇小说《湖光山色》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故事发生在丹江口水库,描述了一个曾在北京打工的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经历,通过日常叙事将中国乡村艰难发展的思考娓娓道来。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曾评价说:“在河南作家擅长诡异怪诞的路数中,周大新的风格显得平实婉约,他细腻舒畅反倒显得别具一格。这部小说带着浓重的乡土气息,也包含着怀乡的感情,所以小说写得流畅舒缓,虽有矛盾,但没有痛不欲生的悲怆。整部小说还是如湖光山色,清新可人,给人以阅读的快感。”

新作《天黑得很慢》是周大新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年轻的时候,我总觉得衰老离自己太远,也不愿意去想。也许,把不敢面对的事情往后搁置,是人的一种本能。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不得不去想。”

触动他写下这本书的有几件小事。一日,周大新在楼道中遇到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两个洋葱,看着楼层发怵:“两个洋葱太沉了,我不知道能不能拿上去。”周大新帮老人拿上楼,但不理解“两个洋葱算什么重量”,直到日后回想,突然意识到,原来人衰老以后,体力下降如此之大。两个洋葱对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年人来说,已经是很重的负担。那是他第一次被衰老触动,发现衰老是如此具体。

还有一则新闻让他印象深刻:广州一位老作家和妻子同居一个卧室,分床而住。半夜,妻子还听见他打呼噜声,但早上起来却发现老作家已经因为心肌梗塞去世了。“两人仅仅是一米的距离啊,在疾病下都无法发出呼救,真是很可怕。”晚年独居的张爱玲在公寓中去世,三天后才被邻居发现。诸如此类的事情,让周大新有了书写“衰老”的想法。

这本书也是他对自己困扰的一种回答。“在写这本书之前,我是很害怕衰老的。但写完这本书,我也渐渐明白,每个人都会经历变老,是人类的普遍体验。既然是规律,就要勇敢面对,写完之后内心平静了一些。衰老没有什么了不起。你把人生前面很好的一些段落都过去了,现在就必须要面对衰老。”

周大新家附近有个玲珑公园,这也是书中“万寿公园”的原型。他常常在公园中散步、看书、写书法,还在家中专门装修了一个家庭影院,每晚看一部喜欢的电影。他甚至规划了“万一以后动不了了”的生活——在床对面放一个大电视机,晚上还可以看电影。他说,“这是我理想中的老年生活,和年轻时候状态差不多。设想得很美好,但还是要看造物主的安排。”

文艺作品中的老年

衰老是中西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作家对此话题的思考呈现多样性。许多文学作品中,“衰老”是颇具悲情色彩的词汇。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邓中天曾在《面对衰老,文学何为——文学老年学与衰老创痛》中总结,“海明威等一大批作家直接将老年等同于死亡,而在奥斯特等一批后现代作家看来,老年形象被用来思考整个人类文明的衰老与死亡。也有作家比如菲力普·罗斯、多丽丝·莱辛等,用老年便溺失禁来隐喻死亡,突显了衰老与死亡的关联深深地扎根于人类文化传统之中,看到了衰老对生命质量的威胁,也看到了灵魂无所归处的苦闷。”

而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则在《优雅地老去》中将历经漫长人生和岁月磨砺、心灵深处潜藏着光芒的人们称为“白金一代”,并提出这一代的誓言——我们,不被世俗左右,充满好奇心态,追求人生所爱;不惜赞美他人,不忘自赏自爱,优雅洒脱有点“坏”!他倡导老人们做个“与年龄不符”的人,这无疑是对传统老年观念的一种反叛。

新中国的文学作品对老年人的书写也呈现出了多元的语调。“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描绘了中国人理想的老年生活图景。学者张文斌在《新世纪文学老年叙事研究中》指出:“无处逃遁的衰老病死、无处诉说的孤寂苦闷”,是新世纪文学深切关注的图景,而类似于《英雄》《找乐》等展现“人生七十好年华”主题的作品相对较少,文学作品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年形象并不常见。相比于对“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的关注,“老有所乐”仍然表现不足,老年人依然是“安享晚年”而非“创造新天地”的形象。

如今的中国有越来越多讲述老年群体的故事。文学作品《疯祭》《空巢》《一百零八》《父亲不哭》,电影《桃姐》《飞越老人院》,电视剧《老爸的爱情》《谁来伺候妈》《老米家的婚事》等,均体现了对老年群体的关怀。

但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作品,老年叙事仍然占比较小。正如周大新所言,“进入老年,关注你的人越来越少”,主流文学对于老年生活的书写仍然是有限的,需要进一步被关注。■


相关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阿拉曼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阿拉曼战役

87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阿拉曼战役 第一次阿拉曼战役于 1942 年 7 月 1 日至 27 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期间进行。1942 年 6 月在加扎拉被轴心国军队惨败后,英国第八集团军向东...

​入主中国市场 进口美国牛肉缘何不便宜

104

入主中国市场 进口美国牛肉缘何不便宜 2017年6月29日,上海,检验检疫部门在核查此次进口的美国牛肉 供图/视觉中国 原标题:进口美国牛肉缘何不便宜 中国对美国的牛肉禁令解除刚刚...

​满币网再次注销失败,被曝提币限制

177

满币网再次注销失败,被曝提币限制 导读: 近日,人人比特、DFund创始人赵东及其合伙人赵鹏被捕一案在杭州西湖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本次庭审共涉及赵鹏、赵东、余晓菡、周光凯...

​超实用6个撩妹套路,老司机教你撩妹套路女生

174

超实用6个撩妹套路,老司机教你撩妹套路女生 在撩妹情场纵横多年的老司机,想告诉大家一些撩妹套路,避免再走我曾经遇到的弯路,避免再出现浪费大量精力,一无所获的悲催局面...

​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

​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

177

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 1992年10月14日,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

​10部与少林寺有关的电影

​10部与少林寺有关的电影

145

10部与少林寺有关的电影 1982版《少林寺》票房超过1亿元(票价0.35元),可见国人对少林寺题材电影的情感,本文推荐10部经典与少林寺相关电影,喜欢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推荐。 《新少...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古都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古都

132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古都 古都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或者在全局范围看呈鼎立之势的大的政权的首都,又称都、都城、国都、京城。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

​电脑散热器的介绍以及推荐

​电脑散热器的介绍以及推荐

65

电脑散热器的介绍以及推荐 电脑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如果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排出,那么电脑CPU有可能会降频,影响使用体验感,也有可能直接黑屏死机,那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

​歙县杞梓里古街:一条被遗忘的明清街市

158

歙县杞梓里古街:一条被遗忘的明清街市 作者:黄良顺 “徽杭官道”之于歙县“南乡”,如同新安江之于徽州,永不停息地流淌着徽州人的血液,也成就了徽州的乡间街市。歙县杞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