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又一巨星陨落!无数人曾因他而获重生……
据武汉晚报消息:中国“器官移植的拓荒者”、著名的外科学家、华科同济医学院教授夏穗生,因病于4月16日14时在武汉逝世,享年95岁。
夏穗生教授2013年, 89岁高龄的夏穗生教授,登记成为一名器官捐献者。“要别人捐献遗体器官,自己不做出榜样,只讲空话,不做实事,不行。”
老人走后,家属遵照夏老生前遗愿,捐出其眼角膜,并向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捐献了100万元用于医学研究。
夏老孙子签署遗体捐献交接协议书这位医龄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曾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惟愿不负国家培养。”
年 少 业 成
上世纪40年代,这个从浙江余姚一户人家走出来的青年,走进了上海同济大学的考场,他用极其流利的英语为考生和老师当起了翻译,被提前录取。
“那时,外科在我国刚刚起步,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50年代,夏穗生从同济医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医生。确定研究方向时,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外科。
1957年,在全国第7届外科学术大会上,33岁的年轻医生夏穗生报告了当时从未有医生开展过的肝切除术,这是我国以病肝切除为中心的肝外科治疗技术的开端,同时也是肝外科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的标志。
在后来的很多年,以这篇文章所代表的技术为中心,肝外科治疗技术慢慢发展、成熟,同时,肝外科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继 续 探 索
但肝脏切除术也有其局限,不可能无休止的切下去。也是因为有了这个局限,夏穗生对新的领域又开始摩拳擦掌了。
既然不能一直切,那为什么不试试用好的肝换掉坏的呢?他开始尝试器官移植来开拓肝外科发展的新领域。
当时的中国缺少科技资料,夏教授在一条狗身上开始了实验。1958年9月10日,夏穗生将一只狗的肝脏移植到另一只狗的右下腹,术后,这只移植了肝脏的狗存活了10个小时。这是国内对于肝脏移植的一次实验性探索,与国际医学发展不谋而合。
1962年,裘法祖、夏穗生和金士翱等,施行切除胸主动脉瘤并移植人工血管术!他们成功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当时也被《人民日报》所刊登和记录。
1963年3月1日,美国外科专家,也是肝脏移植的创始人Starzl连做了3例狗的肝移植,最长的存活7天半,这一消息给了夏穗生以极大的鼓舞。
1964年《国外医学动态》第10期,夏穗生第一次把这一动态报告给我国医学界,这也是我国首次对器官移植的报告。
从 零 开 始,创 造 历 史
但只了解学术进展是不够的,具体的手术细节并未公开。
“突破技术难关,只能靠自己!”
夏穗生开始翻阅资料、从零开始建立实验室。在特殊时期,由于缺乏人力、财力的支撑,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这项工作一直在胶着中进行。
在同济医院档案馆里,一张发黄的手术照片定格着那段尘封的历史。
一幢古旧的两层小楼,刻录着夏穗生和同事们最艰苦的5年时光。看似平淡无奇的实验室,注定惊心动魄。一个直径约70厘米的小型消毒锅,是实验室里最先进的“家当”。
这个靠一盏煤油汽灯点火、不停往打气口打气才能升温的设备,仅术前消毒就需要耗费一天的时间。
1972年,夏穗生和同事们埋首实验室5年,开展98次分解手术、实施130次狗的原位肝移植手术后,谜团终于被一一揭开。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主掌握哺乳动物大器官移植的完整手术。
1977年12月30日,夏穗生为一位肝癌晚期的女患者成功施行了肝移植手术。不久后,又为一位男性患者开展了肝移植手术,患者存活了264天,创下了当时国内肝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中国人体器官移植事业就此起步。
1985年起,夏穗生担任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在他的率领下,研究所先后建立起肝脾移植、肾移植、胰腺移植、细胞移植等6个研究室,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施。
1986年,研究所成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不久又被国家教委列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作为全国器官移植的学术带头人,夏穗生在器官移植领域交付了一张纸漂亮的成绩单:
▪ 1984年,成功进行我国首例胰腺移植。▪ 198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亲属活体脾移植。▪ 1995年,成功实施亚洲首例腹部多器官移植
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在夏穗生带领下,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开展了包括肝、肾、胰腺、甲状旁腺、胸腺等多种器官的移植。
甘 为 人 梯
正当医学界为夏穗生屡创移植纪录而惊叹时,他却悄然“转身”,转而培养器官移植事业“接班人”。
“要让中国器官移植的事业发展壮大,关键是人才。”“让年轻人站在前台,我的任务是搬梯子。”这是夏穗生常说的话。
“严师出高徒”。同济医院器官研究所所长陈知水教授1987年考上夏穗生教授的研究生。“我的老师一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陈知水告诉记者,1999年他33岁,那时候国内能成功实施肝移植手术的医生凤毛麟角。夏教授让陈知水主刀,5个小时手术,他坐在一边悉心指导,还给陈知水打气:“胆大心细,放手做,失败了算我的。”
据陈知水回忆,夏教授很严谨,对学生非常严格。有一次陈知水查房,跟约定时间晚了5分钟,夏教授什么都没说直接就走了。“哪怕是主任,只要做错一点事,后果都会非常严重,会被夏老骂哭。”
女儿夏丽天说:“爸爸90岁时,在同济一次会议上还说,要为同济器官移植发挥余热。”夏老言出必行,90岁高龄还在参加学术会议、写论文、为学生改论文。“逐字逐句改,连标点都不放过。”
夏丽天告诉记者,父亲是在90岁时出现脑梗,2018年1月病情恶化,卧床不起,即使这样,只要清醒时,他就抱着书在床上看。
后记 »»»
夏老做了一辈子移植,到了最后,他依旧把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看得比自己还重。
他用勤奋与智慧创造了器官移植事业一个又一个国内第一、亚洲第一乃至世界第一,为提升中国器官移植科学在国际上的地位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我国,每年有超过两万名患者因为各种疾病接受器官移植手术,让生命之花再次绽放。从出生仅4个月的婴儿,到古稀之年的老者;从单独的肾脏移植到多器官联合移植……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至今已取得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已实现包括心、肺、肝、肾、胰腺、小肠在内的胸、腹腔脏器移植。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7日,捐献志愿登记人数1188408人,捐献器官65808个,实现捐献23059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器官移植数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这不平凡的数据背后,感谢夏穗生教授、以及像他一样的医学工作者们的一路奋战!
夏老走好!缅怀!致敬!
来源:河北共青团、武汉晚报、湖北日报等
编辑:马小丫